——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顺利完成
吴忠市统计局
吴忠市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5年4月28日)
根据《全国经济普查条例》规定和《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的通知》(国发〔2022〕22号)要求,我市进行了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普查的标准时点为2023年12月31日,普查的时期资料为2023年度,普查对象是我市境内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活动的全部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统一部署,在自治区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吴忠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市各县(市、区)政府、各部门和各级普查机构的共同努力下,经过广大普查人员两年来的艰辛努力以及普查对象的积极配合,我市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全面完成机构组建、人员选调、方案制定、物资准备、业务培训、单位清查、现场登记、事后质量抽查、汇总评估等各项任务,取得了显著成果。
一、加强组织领导
2023年2月,吴忠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做好全市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的通知》,成立了以分管副市长为组长,市委宣传部、市委编办、统计局、发改委、工信局、财政局、税务局、民政局等26个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吴忠市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全市五经普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同时,各县(市、区)、有关部门也成立了相应的普查组织机构,市、县两级分别组建了普查办公室,明确了职责任务,为开展好本次经济普查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全面摸清家底
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是党的二十大之后首次开展的重大国情国力调查,是全面了解掌握经济家底的重要手段,对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经过全市1536名普查人员共同努力,对全市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抽取的个体经营户逐一入户完成数据采集。通过这次普查,既摸清了全市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规模、布局和效益,了解了全市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技术、产业形态的现状以及各生产要素的构成,也掌握了全部法人单位资产负债状况和新兴产业发展情况,进一步查实了各类单位的基本情况和主要产品产量、服务活动,全面准确反映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动能培育壮大、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等方面的新进展。
三、科学规范实施
按照“确保质量、改革创新、突出重点、依法普查、共享成果”的原则,依据《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方案》和相关文件,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吴忠市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宣传工作方案》《吴忠市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2024年重点工作推进方案》《吴忠市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预防风险工作预案》等方案,扎实有序推进经济普查各项工作。在方法运用上,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采取“地毯式”清查的方法,对全市辖区内全部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个体经营户进行全面清查。同时开展投入产出调查,了解掌握国民经济行业、产品的投入和产出结构。2024年1月1日至4月30日,对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在其主要经营活动所在地进行全面普查登记,对数量众多的个体经营户采用抽样调查方法在其主要经营活动所在地进行样本登记。普查主要内容包括单位基本情况、组织结构、人员工资、财务状况、能源生产与消费情况、生产能力、生产经营和服务活动、固定资产投资、研发活动、信息化和电子商务交易情况等,根据不同普查对象,分别填报了一套表单位普查表、非一套表单位普查表和个体经营户普查表。在普查数据采集手段方面,依托国务院经济普查办公室统一开发的普查数据采集处理平台,使用手持移动终端小程序采集基层普查数据,同时也支持普查对象网络自主填报。
四、确保数据质量
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实行全过程数据质量控制。全市各级普查机构狠抓源头数据质量,实时监控普查数据采集、上报,加强入户数据核实与业务指导,开展源头数据自查与抽查,坚持联动审核,及时消除差错,确保普查数据真实可靠。为检验全市各地普查工作成效和普查数据质量,吴忠市普查办印发《关于开展吴忠市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单位清查数据质量检查工作的通知》《关于开展吴忠市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质量检查工作的通知》,采取入户核查的方式,组织开展了各阶段数据质量检查工作,确保普查数据质量。2024年5月全区组织各县(市、区)开展普查数据事中质量检查和事后质量抽查工作。2024年6月25日至6月28日,国务院经济普查办公室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组织实施事后质量抽查工作,对我市青铜峡市4个样本普查小区进行登记规范性和主要指标核查,抽查结果表明,吴忠普查数据质量符合控制标准。
普查结果显示,2023年末,全市共有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活动的法人单位1.69万个,与2018年末(2018年是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年份,下同)相比,增长34.9%,从业人员25.77万人,增长28.7%;产业活动单位1.96万个,增加0.50万个,增长33.7%;个体经营户5.07万个,从业人员9.27万人。
总体来看,吴忠市落实了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实施方案,组织实施科学规范有序,普查全过程公开透明,全面摸清了我市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家底,能够真实反映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达到了预期目标。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